乌军入侵库尔斯克州一周年之际长富配资,朝鲜大手一挥,派10万人援俄。
日前,库尔斯克州州长欣施泰因接受采访时透露,朝鲜将派10万扫雷专家和1000名军事建筑师,帮俄罗斯重建家园。10万人不是一个小数字,若欣施泰因所言不虚,这意味着朝鲜帮俄军收复库尔斯克后,援俄力度继续加大,俄朝同盟更进一步。但既然是战后重建,为什么俄罗斯不找“基建狂魔”中国呢?难道一杯羹也不给分?
库尔斯克州州长欣施泰因接受采访
首先,库尔斯克重建确实是个大问题。打了将近9个月,这里面目全非,虽然现下乌军已被击退,但仍然面临乌军的突袭,25万离乡难民中,只有70%返回家乡。还有乌军撤退时遗留大量未爆地雷,这才是重建前提。
但目前在俄罗斯国内,军队和工业都缺人,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,分给后方的扫雷、基建重建人数就不够,即便高薪也难招来人。而朝鲜的10万人力能填补这个缺口,俄方就能腾出精力来应对乌军。
之所以没让中方参与重建,主要原因有几点。其一,虽然中俄关系友好,但众所周知,对俄乌冲突中我们一直持中立立场。而库尔斯克作为前线战区,无论重建还是扫雷、修建工事,这些都带有明确的军事属性。中方介入并不理智,身为盟友的朝鲜可能更合适。
朝军入俄
其二,库尔斯克州是朝鲜打下来的。朝军对当地环境、重建修复重点难点熟悉,早已和俄军磨合成熟,可省去中间许多麻烦。而且俄军需要的是能够快速部署、低成本的劳动力,这一点朝鲜再符合不过。
其三,俄罗斯将这份合同交给朝鲜,也是出于战略考量。毕竟俄朝是军事同盟关系,而且金正恩之前也放话说,朝鲜无条件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所有措施,理所应当出一份力。
这几年来,俄朝基本形成一个模式,朝鲜援助武器弹药,派遣士兵、工兵赴俄,俄方回馈卫星导航、潜艇、导弹等军事技术,还有粮食、石油这些硬通货,但中国并没有这种需求。而且,就算中方有心,恐怕俄罗斯也心有戒备。
我们都知道,俄乌冲突爆发后,普京果断“向东看”,对华贸易依存度已上升40%以上,并逐步在远东和中方加大合作,还在中亚稍微松了手,拖了多年的中吉乌铁路才能顺利开工。但库尔斯克属于核心区域,俄罗斯更倾向于选择朝鲜,毕竟和中国比起来,朝鲜更“可控”。
俄军是否要总攻?
但是,是否真如库尔斯克州长说的,朝鲜派了10万排雷兵呢,这个数字恐怕水分很大。因为扫雷是专业技术活,朝鲜全国可能都没有10万,实际比例很可能接近绍伊古此前透露的“6000工兵+5万劳工”模式。
最近一段时间以来,频频传出俄军要发起总攻的消息,而且信号很明显。据美媒报道,8月初,普京曾公开宣布必须“完全收复”乌东四州。而德国媒体则称,俄军总参已制定了一份精确时间表,2025年8月至10月为关键窗口期,目标是在年底前彻底控制四州全境。
除此之外,乌克兰军方人士透露,俄军在东线集结16万精锐主力,再加上3万朝鲜士兵(之前韩国情报说的),目的是不惜任何代价,夺取乌军在顿巴斯战线的三大军事要塞,彻底瓦解乌东防御链。
“双普”要会面
而8月6日美国特使威特科夫抵达莫斯科,事后传出普京将在未来几天和特朗普会面。表面上看普京服软,实则底线不改,拖延谈判加速地面行动。
基于这些情况,俄军发起总攻是完全可能的,而且正在步步推进。这10万朝鲜人入俄长富配资,他们是否会被派驻乌克兰战场,不得而知,但最起码将俄军解放出来,让普京没有后顾之忧,为其终极一战扫清了障碍。
长胜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